探索“高速+旅游”深度融合 把服務區打造成開放式休閑度假區
開車開累了,到服務區釣魚、泡溫泉,或去戶外健身中心健身;晚上,可住在服務區集裝箱主題酒店、自駕車營地或帳篷營地,品嘗當地的美食;或在汽車影院,一家人看一場浪漫的電影…… 打造五星級開放式休閑露營服務區——服務區規劃的美好藍圖。 打造開放式服務區,是利用通道資源,按照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定位,實施供給側改革,探索“高速+旅游”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之一。 為充分發揮高速公路資源優勢,創新性地推出“高速帶你去旅游”系列活動,開啟了“高速+旅游”新時代。
創新性的舉措和示范性應成為業界關注熱點。日前,在中國旅游產業發展年會組委會推薦的全國30個旅游創新入圍項目中,“高速帶你去旅游”項目脫穎而出,獲得中國“‘旅游+’創新項目TOP10”榮譽稱號。 便捷的高速路網——激活了“養在深閨”的美景 從旅游發展規律來看,一條高速公路的開通,就會激活周邊“養在深閨”的美景。 近年來,隨著高速路網的快速延伸,新千公里高速加快推進,以及第四個千公里高速開建,“十二五”末,縮短了市民通往景區的時空距離,更激活了一部分“養在深閨”的景區。 以渝湘高速為例,通車后,對渝東南旅游產生了“吸管效應”,原本心理和物理距離上遙遠的渝東南,吸引了大量自駕游游客前往,途經的酉陽游客量以每年40%-50%的速度遞增。 石柱黃水,也因G50滬渝高速通車,使避暑經濟火起來。數據顯示,黃水暑期接待量年增長40%左右。 “高速公路是旅游發展的生命線。”在旅游目的地選擇上,交通的便利與否是影響旅游者決策的重要因素。在旅游者評估選擇直至最后確定旅游目的地的過程中,可進入性是十分重要的。 有了“致富路”,各區縣也看到避暑游、休閑游的商機,積極規劃發展鄉村旅游,打造與旅游相關的配套設施。
隨著自駕游時代的到來,由于游客、景區和路網等信息不對稱,使得節假日旅游景點出現冷熱不均現象:要么景區爆棚,堵車長達幾公里;要么無人問津,導致“花兒靜悄悄地開”。 如何使游客、景點和路網三方信息實現共享? 承擔路網發布信息的重慶高速集團意識到:隨著我國綜合交通的逐漸形成完善,高速公路不再是單一從A地到B地的“快速位移”通道,探尋“公路附加值”,搭建一個新的旅游平臺,實現高速公路和地方旅游、物流等產業融合發展,將成為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。 思路轉變了,新舉措也來了。 “高速帶你去旅游之賞花、摘果、避暑、賞紅葉、賞雪”等,向市民推薦了近百個賞花、摘果、避暑點出行線路,發放了幾十萬份賞花圖和摘果圖。并利用官方微博、微信、網站等新媒體同步發布出行指南,吸引了大量網友閱讀、轉載和收藏,作為自己的出行寶典。 “這些線路都是緊緊圍繞我市高速公路布局所開展的,通過高速公路,市民將輕松到達高山、森林、峽谷、鄉村、古鎮等避暑旅游景點,真正實現快樂出行。”秦定波如是說。 在先期跨界合作“試水”成功后,嘗到甜頭的重慶高速集團進一步延伸服務,先后與彭水烏江畫廊、巫山小三峽等全市13個景區合作,推出ETC會員卡享受景區門票折扣活動……
未來,借助路網和景點大數據收集、分析、整理和運用,游客在出行時,通過高速公路新媒體和可變情報板等各類載體,就可以了解到景區人流量、道路通行狀況等,方便市民錯峰出行。 系列跨界營銷——實現多方共贏 一系列的“跨界營銷”,推動了沿線地區經濟發展,實現了市民、旅游部門、沿線區縣、景區、重慶高速集團多贏的局面。 “以前只曉得去桐梓、利川等省外景區避暑,一家老小背包打傘、一路奔波,現在按照這個旅游線路,可以實現輕輕松松避暑,真是太好了。”自駕游游客表示。 旅游線路的增多,也使高速路網周末車流量實現反轉:前些年,每到周末高速路車流量就明顯減少,從2015年開始,自駕游、周末游新趨勢顯現,周末車流量比工作日普遍增加了兩到三成以上。 有數據顯示,隨著更多旅游線路的挖掘,自駕游、自助游等推動旅游發展進入快車道。去年節假日,選擇自駕游、自助游的游客達七成以上。
跨界合作“試水”非常順利,“高速+旅游”的跨界深度融合,不僅改變著市民出游方式,也改變著旅游的流向和服務格局,提高了市民出游質量。同時,“高速+旅游”融合,也讓服務區管理公司由以前的路況發布者,成為旅游發布者和服務者:運用大數據分析,通過車流量分析,為旅游部門、景區提供用戶數據;通過對旅游線路的深度挖掘和旅游資源的有效整合,可以更好地幫助游客實現錯峰、錯時旅游,提高旅游資源利用效率。 深度融合創新供給需求——把服務區變成開放式休閑度假區 發展旅游業,需要人氣的聚集,高速公路服務區就是一個重要人流匯集區,重要的游客集散地。數據顯示,目前高速公路網每天有百萬輛的車流量。這是一個龐大的、潛在的消費群體。但過去高速公路服務區大多與周邊環境相互隔離,業態及功能較為單一,對過往客流吸引能力不強,且經營多呈現小、亂、散、弱的特點,服務區還僅限于加油、上廁所等基本功能,游客停留時間只有約10分鐘。
有數據顯示,若停留時間提高到半小時,服務區商業功能將充分發揮出來,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的局面。如在中國臺灣高速公路服務區,由于賦予其人性化的經營理念,使得商業功能發揮出來。臺灣總共14座高速公路服務區,就是14個新興的景點,從生態樂園到特產美食,名牌包包、主題美食幾乎是“標配”,“高大上”的購物環境可與機場免稅店媲美,已經成為親子旅途中的“加油站”;對境外游客來說,服務區則是了解臺灣本地人文地理的景觀窗。如清水服務區每年有達200多萬人次游客,年營業額也高達七億新臺幣。 如何挖掘高速公路服務區經濟效益,推動“高速+旅游”的深度融合? 業內人士認為,高速公路服務區經營管理應與地方經濟發展規劃、村鎮建設規劃緊密結合,打造出規模適度、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業態齊全、產品精良、服務優質的現代化開放式服務區,使服務區成為客流、物流和信息流交匯整合的重要節點,成為帶動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載體、企業新的產業發展平臺。 對此,高速服務區將從三個方面打造服務區,推動“高速+旅游”的深度融合: 一是成為地方特色產品、地域文化的展示交易體驗平臺,在服務區建地方名品展銷館,將知名品牌引進開展經營,同時搭建電商O2O平臺。 二是成為客流物流集散的重要節點。方便周邊居民出行及進入服務區消費,將服務區打造成區域物流樞紐。
三是打造服務區商貿連鎖經營公司,建設綜合商業體,積極推進服務區升級改造,打造大足、冷水、靜觀等一批開放式服務區,建設房車營地、露營基地、婚紗攝影、影視創作基地等,吸引更多的國內外自駕游及攝影愛好者來重慶觀光旅游。
“讓消費者主動留下來消費,讓服務區成為景區景點的旅游集散地。 |